记录流逝的岁月、留下曾经的美好。
题照真实的我,2013 。
2013-12-14 19:41:25| 分类: 书画典藏 | 标签: |举报 |字号大中小 订阅
用微信 “扫一扫”
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。
用易信 “扫一扫”
中药材图谱集(收涩药)
第 8 篇、全集 14 篇 编纂:枫叶小屋
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,称为收涩药,又称固涩药。陈藏器说:“涩可固脱。”李时珍指出:“脱则故而不收,故用酸涩药,以敛其耗散,”本类药物味多酸涩,性温或平,主入肺、脾,肾、大肠经。分别具有固表止汗、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固精缩尿、收敛止血、止带等作用。适用于久病体虚、正气不固、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、盗汗、久敛虚喘、久泻、久痢、遗精、滑精、遗尿、尿频、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。
收涩药性涩敛邪,故凡表邪未解,湿热所致之泻痢、带下,血热出血,以及郁热未清者,均不宜用。误用有“闭门留寇”之弊。但有一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,兼有清湿热,解毒等功效,则又当分别对待。
本类药物,根据其作用特点,大致上分为固表止汗药,敛肺涩肠药,固精缩尿止带药三个部分。但在药物作用方面,某些药物往往表现出多种的功用,故须进一步予以综合比较。
点图在线浏览:收涩药的药性、功能、形态和产地文献资料:
01、麻黄根 02、浮小麦
03、罂粟壳 04、石榴皮
05、莲须 06、莲子心
07、禹余粮 08、五味子
09、五倍子 10、肉豆蔻
11、乌梅 12、诃子
13、赤石脂 14、山茱萸
15、桑螵蛸 16、金樱子
17、芡实 18、覆盆子
19、海螵蛸 20、莲子
编者语:欢迎博客朋友浏览转载。转载请不要变更图文和删除链接,尊重和善待是一种胸怀。谢谢。
FENG YE XIAO WU
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:
他们还推荐了: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©1997-2018
评论